
湖南日報記者 彭婷
在湘潭市岳塘區(qū)建設(shè)路街道鑫山小區(qū),居民們不約而同養(yǎng)成了一個習慣:誰家有廢棄的快遞箱、喝完的啤酒瓶、看完的舊報紙,都自覺地送到鄧竹榮家雜物間門口。每天清晨和傍晚,鄧竹榮的妻子和女兒散步回來后,會連同自己撿拾的廢品一道,清理、打包,隔一段時間送到廢品站去賣。
從省有色地質(zhì)勘查局二總隊退休的鄧竹榮并不缺這點錢。他把賣廢品的錢,與自己的部分工資一起,每年捐款1.2萬元給湘潭市福利院,2017年至今年從未間斷。這些捐款,是鄧竹榮一家賣廢品賣來的,更是他勤儉省下來的。
今年90歲的鄧竹榮是一名老黨員,從小父母雙亡,在叔叔嬸嬸救助下勉強活了下來。后來在黨的引路和培養(yǎng)下,他參了軍,上了學,入了黨,還有了體面的工作?!肮伯a(chǎn)黨是我的救命恩人,我能活到這個歲數(shù),有吃有穿,都搭幫共產(chǎn)黨?!编囍駱s信仰堅定,退休不褪色,總想為社會做點什么。
從2013年開始,他每天早晚都要去離家不遠的湘江風光帶散步,看到丟在路邊的礦泉水瓶、包裝紙、廢紙殼,便順手撿回來,過一段時間分類打包,送到廢品站。
“一個老革命,還去撿破爛,他的腦子里只有錢嗎?”有鄰居很費解。
鄧竹榮的兒女也不理解他:“您要是缺錢花,盡管跟我們開口?!?/p>
“你們不懂,福利院的孩子苦啊,我父母走得早,體會太深了。”鄧竹榮不多解釋,只是默默做著自己的事。看著雜物間里堆積如山的垃圾,大家送給他一個外號——“破爛王”。
說他是“破爛王”,還因他穿得破爛。用女兒鄧香麗的話說,父親幾乎沒有一件像樣的衣服,大多是“新三年,舊三年,縫縫補補又三年”。最好的衣服,還是年輕時參軍留下的那身軍裝。
“他的毛巾要用到有了窟窿才肯丟,甚至連上廁所的紙也不肯我們多扯一點?!编囍駱s的妻子萬桂芝說,“破爛王”這個稱呼,形容他一點也不為過。
可是,每月有4000多元退休金的鄧竹榮又怎么會缺這些錢呢?2017年“六一”前夕,他將撿廢品換來的錢,再加上從自己的工資里拿出一部分,共1.2萬元捐給湘潭市福利院。
“這是我的一點心意,希望幫幫孩子們?!编囍駱s真誠地說。
自那以后,每年“六一”前夕,湘潭市福利院都會收到來自鄧竹榮的1.2萬元捐款。鄧竹榮表示,只要他活一年,捐款就要繼續(xù)一年。
“老人身體不好,行走不便,也需要錢治療,他卻把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錢捐給孩子們,這種高風亮節(jié)讓人很感動!”湘潭市福利院負責人說。
“原來他是這樣一位高尚的人?!编従痈哂兰t說,得知他撿破爛、省吃儉用不是為自己,大家頓時肅然起敬,又給他取了另一個外號——“慈善家”。
其實,鄧竹榮的故事遠不止這些。汶川地震、玉樹地震……只要有捐款,他總是踴躍參與,每次都是幾百上千元,毫不吝嗇。今年疫情期間,腿腳不便的鄧竹榮托兒女找到單位退休辦,捐了2000元。家人初步統(tǒng)計,自退休以來,鄧竹榮共捐款捐物10余萬元。
如今,由于身體一年不如一年,鄧竹榮已無法撿廢品,但善舉仍在繼續(xù)。他的兒女以及年過八旬的妻子接過了撿廢品的接力棒,鄰居們也將可兌錢的廢品放在他家雜物間門口,支持他們的慈善事業(yè)。
7月4日,記者走進鄧竹榮家中,幾乎沒看到幾件像樣的家具,連風扇還是上世紀80年代留下的。然而,客廳墻上張貼著一張鮮紅的“黨的三大作風”卻格外耀眼。鄧香麗說,這是父親去年特意囑咐制作張貼的,告訴后輩們要聽黨的話、永遠跟黨走。
“他撿的雖然是破銅爛鐵、廢品雜物,給我們留下的卻是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(tǒng),令人感動,讓人敬佩!”……采訪中,鄰居們對這位“破爛王”“慈善家”贊不絕口。
“滴水之恩,涌泉相報。黨培養(yǎng)了我,在我有生之年,應(yīng)當要回報她!”患上帕金森癥的鄧竹榮已無法口齒清晰地與人交流。這幾個字,他說得費力但堅定。
責編:周冠成
來源:湖南日報
“我”和岳塘的故事|朱大可:深耕岳塘 開拓創(chuàng)新 成就電氣“小巨人”
岳塘區(qū)“我愛湘潭我的家”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(shè)主題活動暨“活力湘潭 快樂走娃”活動啟動
文旅新區(qū)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見“世外桃源”
我愛湘潭我的家|岳塘區(qū):歡天喜地鬧元宵
岳塘區(qū)舉行2025年新春升國旗儀式
新春走基層丨搖錢社區(qū):集體經(jīng)濟結(jié)碩果 村民分紅笑開顏
“我愛湘潭我的家”岳塘區(qū)“我們的節(jié)日·歡樂迎元旦”暨“心相蓮·搭把手——岳塘樂幫”文明實踐志愿服務(wù)集市(書院路街道專場)舉行
岳塘區(qū)“強國復興有我”思政微課總決賽舉行
下載APP
分享到